广外考研人 发表于 2018-12-19 10:26:24

考研必知5个不等式,避开误区全靠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考研的人来说,对自己的备考计划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是至关重要的。考研复习很容易犯错,小编总结了5个不等式,希望20考研er认清事实,把握复习的正确方向。一次就过!

  一、持久战≠好效果

  很多考生都认为,考研复习的时间越早越好。有的人甚至在刚刚迈进大学校门时就抱定了一定要考研的决心。但是不是准备考研的时间越长,越是持久,才能获得最好的复习效果呢?

  其实不然。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备考时间的长短和复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二者并不是绝对的正比关系。因为准备时间过长,容易导致疲劳期提早出现。战线拉得过长,很容易使你在学习时产生厌烦情绪。而且学习效率是一个呈波动增长的曲线,如果你过早进入疲劳期,在考前的12月份还没有从波谷调整出来,将会对紧随后的考试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各学校的专业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在命题方向、命题重点、热点难点上做一些调整,有的学校在制定参考教材上也会有稍有的改动。考生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规划方法,正确指引,避免造成经济、人力和时间上的浪费,导致事倍功半。

  二、跨专业考生≠歧视

  在考研的人群中,每年都有不少同学对跨专业考研心向往之。跨专业考生最明显的劣势就专业基础的薄弱,毕竟相对于"科班出身"的学生来说,跨专业考生很多都只是在考研期间才开始系统学习专业课,短时间内突击学习的效果不一定扎实。

  因此,跨专业考的学生最担心的就是复试时会受到歧视。很多人都在听说了身边的同学跨专业考失败后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是因为受到歧视而被刷下。

  其实,跨专业考的同学面对别人失败的例子时,应该保持头脑清醒,这其中很可能是因为实力不够的原因。跨专业考的考生"半路出家"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专业基础上的劣势往往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复习来弥补的。

  既然你能通过初试,就表明你在和科班出身的考生的竞争中并没有落后。你只要能在复试中向导师展示出你在这个专业上确实有足够的发展潜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青睐,一般都能被录取。

  很多跨专业考过来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考研之初也因老师可能会怀疑跨专业考生的能力而担心不已,后来才发现,其实大多数老师都是会平等对待跨专业考生的。

  有的导师还认为跨专业考学生视野开阔、学术思路活跃,比较热衷于招收跨专业考生。比如英语、中文专业跨专业考新闻,数学专业跨专业考计算机等等。

  三、热门专业≠合适、高薪,最好

  在选择报考专业的时候,很多考生都盯着热门专业扎堆报考,认为冷门专业的研究生毕业之后不好就业,读一个热门专业将来找工作比较容易。和高考时选择专业一样,每年都有所谓的"热门"、"冷门"之说。

  其实,考生应该了解的并不是专业的"冷"和"热",而是自己究竟想学什么专业和适合学习什么专业。只是道听途说,相信哪些热门专业工作待遇很好,就头脑发热决定跨专业考,等到几年后研究生毕业,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让人眼馋的行业,那时再改行就有点晚了。

  所以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对选择的专业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必要时可以咨询专家。

  四、历年考题≠不会考

  历年考题是最能反映命题意图、命题意向的。而不少人往往对历年考题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足够的分析。以英语为例,其实所有的解题思路技巧、阅读方法都可从50多篇历年真题中锻炼出来。

  数学、政治(尤其是材料题)也是如此。而往往有人认为考过的题今后不会再考,看了也是白搭,或者做了但不认真,马马乎乎。

  其实,历年的考研真题都是经过许多专家认真研究分析决定的,在把握命题思路和考察方向的原则上每年都是一致的。而一般的练习题无论编者有多权威,毕竟或多或少受个人思维约束,不能完全体现真题所要达到的目标。

  在专业课的命题上,虽然每年的重点都有所不同,但是根据笔者和很多考研过来人的亲身经验来看,同一考察点重复出现的几率每年都会有,尤其是这门课的核心知识,往往以变换出题角度和形式的方法来考察,这也是众多老师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所以考生要学会分析和利用历年试题,从中找出具有连贯性价值的信息。

  五、一志愿落败≠gameover

  初试成绩出来后,没有达到第一志愿复试成绩的同学往往心灰意冷,认定自己读研无望而放弃了努力。其实在第一志愿落选后,如果能及时联系,很多人都争取到了调剂到其他学校读研的机会。

  其实,调剂并不一定就是退而求其次,最重要的是你能到喜欢的专业就读,建议考生也关注一些调剂信息,让自己多一次选择的机会。

  考生在知道自己的成绩达线后,要经常和所报考单位的研招办联系,尽早了解能否被录取的信息,若不能被录取,就要及早与可以调剂单位的研招办联系,看哪个单位能接收你。

  若有中意的接收单位,应及时向该单位表明愿意调剂过去的意向,请该单位研招办及时发函向你的报考材料所在招生单位(一般是你所报考的第一志愿的研招办)取得联系,索取你的报考材料。在材料转寄期间,考生应经常和两个招生单位联系,了解材料寄发接收情况。





19广外考研论坛交流QQ总群:421743100加入广外考研各专业微信交流群请加微信号:gdufskaoyan / gdufsky(备注年份+报考专业)微信公众号:广外考研论坛(guangwaikaoyan)https://www.gdufskaoyan.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12/20/174441mc35thvvdo7vofod.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研必知5个不等式,避开误区全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