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考研如何“多快好省”地复习考研政治?
我先谈一下考研政治的复习。首先辅导班的问题,我忘了问你有没有打算报班了。考研政治最好不要报辅导班吧。我自己报了,只去上了几次,觉得辅导班只是为了骗钱,上课只是放下视频而已,而且“电影放映员”还常常迟到,有次让我们等了两个多小时。舍友政治考了80多,一个女生考了87分,都没有报班。初试完,我去网上搜参考答案,各家辅导机构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些简直是低级错误,如果一个考研机构做不对题,那么它又怎么能教会人做题呢。当然啦,如果哪家机构考前卖答案,还是可以考虑的。All is fair in war and love. 何况考前得到的,只是参考资料,并没有在考试中作弊。其次是参考资料的问题。在整个考研过程中,复习简直就是“军备竞赛”,好像谁的资料全一点,谁的资料多一点,谁认识的学姐学长多几个,谁知道广外多一点信息,取胜的机会就大一点。但我们回顾以前的帖子,觉得其中真的很有价值的不多,而那些回复的帖子又是那么的不关痛痒。考研的资料,有一本红宝书(又名考研大纲解析),或者有一本任汝芬的要点精编(俗称“任一”),就可以了。我开始用的任一,后来又看了两遍红宝书,刚看红宝书的时候,着实把任汝芬骂了好几遍骗子,考完了再想想,其实两本书各有千秋,红宝书是一群以研究马列毛邓著作为生的专家写的,严谨非常,只是看起来密密麻麻,考生不容易弄清脉络;要点精编则沿袭了应试教育的风格,不求多么严谨,只要容易看,容易记,容易把握,能考高分就行了。上学期末,我特意把任一送给了一个大一的孩子,她拿去考“毛概”这门课(开卷),考了88分。我觉得特自豪——我多有眼光啊,任一真是应试的好东西。我觉得两本书各有利弊。不要等今年的大纲解析出来,去旧书店买一本12年的就可以了。即使大纲解析再有变化,那样的变化,对于考研的人来说,也不算是变化,就好像对于外行来说,translation和interpreting没什么不同,就好像英语专业的研究生都一样,语言学,文学,商务英语啥东东的,也分不清啥跟啥。任汝芬序列,后面三本书,都不需要买了,题目也好不到哪去,而且给的答案错的千奇百怪,比如序列四最后十套卷,那题目真不敢让人恭维。肖秀荣的押题卷应该考前买一份,肖秀荣在出题组呆过几年,总算是出过题的人,12年确实有半道简答题压到了,就是那道“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的 追随者,维护者,继承者”。不过不要寄希望于押题,考研的人一旦多了,考研的市场一旦发展了,押题这样的事就越来越难了,除非泄题了。我总结一下,考研政治开始使用的资料有红宝书或任一,可以去旧书店买二手的,有些书和新的差不多。等肖秀荣的 1500题出来了,也买一本,只做选择题就好了,巩固知识点用。考前一周,买一份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热下身。重要的资料就这几本。有一本参考书,大概叫做考研大纲配套练习,也可以看看。我在考研教室捡到了这本书,是上一届考生留下的,还好没被划过,我就把选择题做了三遍。就这些书了,前前后后的事,我都写清楚在这里,以防万一你没有机会再问我。当然也是不想你为了考试资料的选择浪费时间和精力,考研是场拉力赛,精力得省着点用,与其浪费在没用的事上,还不如补补觉,休息一下。再次,复习方法。这是最关键的地方了。我政治考了77分,在今年的考生里,我看到在400+的考生里,我的政治和二外都算是比较高的了。我学习的方法是很不错的。红宝书也好,任一也好,那么大一本书,看一遍就好久,要记起来,那可真是头疼的事。有些考生根本就放弃了,觉得没有时间看政治,看了也是白看,记不住,还不如裸考。他们看的方法不对。我在看政治的时候,没有特别用心的去记,因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艾斯浩宾遗忘曲线”这样的理论,我还知道“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所以我用了特别的方法:翻。开始的时候每天翻几十页,能记住多少是多少。翻第一遍的时间用的比较长,但是越往后,翻一遍书用的时间会越来越短。到最后的时候,差不度一天就能翻一个版块。而在考前几天,一天就能翻一遍。翻书和背书最大的不同是,翻书省力,省时,每次记得不多,容易坚持,最后的效果也比背书好的多。任一那本书,我翻了几十遍。很多吗?我只是每天花一个多小时翻翻而已,而且是把这些时间分散开来,比如看完日语,我翻半个小时,比如下午午睡完了,懒洋洋的时候,我再翻一会。好钢用在刀刃上,精力特别好的时候,应该把时间用在最耗神的事情上;等疲劳了,精神不够集中了,再去翻书。这样政治啊,或者类似需要长期记忆的东西,就放在零碎的时间里,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更需要的地方。每天翻几次书,比如中午午睡完了,懒洋洋的,别的也干不成,就翻上十几页,翻着翻着,精神就好了,就去啃硬骨头去。比如晚饭后懒洋洋的,就翻几页书,翻了半小时,大脑又能快速运转了,去做别的。这样的复习,就不那么痛苦了。有十个单词,连续看十分钟的效果,一定不如每天看一分钟,连续看十天的效果好。大脑摄取的信息,是需要不断反复刺激才能巩固的,我就是利用了这样的哲学思想。英语方向的研究生,在复习过程中背的东西特别多,而我们到了二十岁以后,机械记忆的能力就在不断下降,有些东西看一遍就记住了,第二天又全忘了,有些人沮丧了,就干脆不记了。考研的人,有不少是这样的,今天沮丧了,就不想看书了,第二天又觉得不能放弃,反反复复,这样的心态既浪费精力,又耽误时间。思路不对的时候,要及时调整思路。未达目的,需要坚忍不拔,也需要“示弱”——知道自己没有那么强大,就多点耐心。在复习的漫长五个月里,你不需要哪一天把所有的东西都记完,你只需要确定在考前都能记住,就可以了。记忆必然是一个“记了忘,忘了又记”循环往复的过程,复习的遍数至关重要,政治的任一,我翻了几十遍,日语的单词,也默写了几十遍,日语旧版中级上,我前后也翻了二十多遍,肖秀荣的一千五百题,我可能是做了四遍,也许五遍。我知道一遍是肯定记不住的,两遍也很难记得牢固。所以我要翻得速度快快,翻得遍数多。(我一直怀疑自己IQ是不是低于正常水平,如果我拿到了PhD, 我一定要去测一下我的IQ是多少,在此之前,就算了,如果低了,岂不是会很不自信。我是只笨鸟。笨鸟不止要先飞,而且要选择好的路线,这样才能抢占先机。我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时,常常怀着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我的直觉告诉我,我一定能取得成功,一方面我又怀着畏惧的心,这件事一定不好办,否则成功者比比皆是,我一定不能重蹈别人的覆辙才好。所以开始之前,会多看看,先想想,怎样才能省时省力的把事情办好。很多时候,不得不另辟蹊径。我回到学校开始复习的时候已经八月二十号了,对我这样一个“三跨”的考生,而且没有学过二外,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击败其他对手,总要有出奇制胜的法子才行。所以在开始复习前,我想了一天;在复习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反思,不断调整复习思路。)这段好像有点跑题了,跟政治复习没直接的关系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