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考研论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考研网)前程校
标题: 预报名注意事项盘点!22考研人要注意! [打印本页]
作者: sunshine 时间: 2021-9-23 11:41
标题: 预报名注意事项盘点!22考研人要注意!
22考研预报名马上就要开始了
预报名时间为
2021年9月24日至9月27日
在开始前相信一定有同学头脑懵懵的
网上报名流程仍然不清楚的同学
可以看看研招网发布的报名流程视频
小编整理了留言板中
大家问的最多的8个问题
以及预报名的注意事项
解决你心中所有关于报名的疑问
01 」什么是预报名?
按照官方说法,预报名是针对在校应届本科生的考研报名,主要目的是为了减缓10月份正式网上报名的拥挤,也算是给应届生一个小的福利吧。
02 」预报名真的只能应届生报名?
虽然官方消息给的是只能应届生进行预报名,但是参考去年考研报名的情况,部分省市去年是允许往届生参加预报名的。
📌去年允许往届生参加预报名的省市:四川、江西、河北、山东、新疆、江苏、黑龙江、青海、北京、河南、湖南、陕西、天津、贵州、浙江、福建、广东、辽宁
📌去年未在公告中明确的省市:云南、安徽、山西、宁夏、内蒙古。
📌去年明确往届生不能参与预报名的省市:广西、湖北
📌除了上述省市外重庆未提到预报名,但去年有二战同学预报名成功,甘肃、西藏暂时无网报公告信息。
03 」预报名后还需要正式报名吗?
如果你的预报名已经报名成功,正式报名的时候就不用再报名啦!
04 」我只能正式报名会有影响吗?
不会有影响的!正式报名和预报名都是一样的,只是进行一个报名,不会说晚报名就不让你报了。
05 」往届生报名考点,只能报户口所在地吗?
除了户口所在地外还可以选择工作所在地进行报考,现场报名的时候提供工作证明或者社保证明即可。
想回学校所在地考的,你能做的就是在学校所在地有个工作。
不过各个省份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建议往届生还是多关注报考点、招生单位的网报公告。如果可以的话,主动的打个电话去咨询是最好的办法!
06」应届生在外省上学,可以回家考试吗?
国家规定应届生原则上只能在就读学校所在地进行报考。
07」现场确认去哪?需要本人去吗?
近两年因为疫情,大部分省市采取网上确认的方式,但也有部分地区需要按照要求进行现场确认。现场确认是去你的报考所在地现场确认,若采取现场确认的方式,是一定要本人去的,并且会进行现场拍照。
08」网上确认通过后还需要现场确认吗?
网上确认审核通过的考生不需再到现场进行确认。网上确认具体时间和要求,大家要及时关注报考点及其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公告及通知,并按规定完成网上核对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采集本人图像信息等工作。
01 」报考点不能随便选择
教育部的研招管理规定中明确,报考点并不是跨省全国任意选择的: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
但问题是,省市范围内的考点,可以任意选择吗?
答案是不可以!不同地区有不同规定,研招网报名系统会根据大家填报的信息,确定报考点备选项,我们是只能再若干个报考点里选择的。
🙋🏻♀️举个例子:
报考院校是北京的考生
👇
报考院校不是北京的考生
👇
02 」报名信息可修改
在报名时间截止之前,考生信息和报考信息都是可以修改的。但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招生单位、报考点、考试方式等,提交报名信息之后是不允许直接修改的!如果要修改,需要先「取消报名」,然后重新填写报考信息,重新生成报名号,重新缴费。
03 」可以不参加预报名
无论是应届生或是往届生,预报名都是可以不参加的,只要在正式报名结束前报名成功就行。
各位同学之所以预报名抓紧时间填报,关键就是在于「报考点」。每个报考点都有一个考生的最大容量,各地区研招办会根据已报名人数,适时关闭报考点,简单来说就是这个报考点满了就下架了。
当然大家也不用担心没有报考点的情况,因为无论怎么抢,都不存在没有报考点从而不能考研的情况的。
04 」报名成功的标识
本萌再次强调,考研报名这件事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我们能否参加今年的考试,千万不要辛辛苦苦努力了一年结果报名出现了问题!
有些省市是会要求网上缴费的,也就是生成报名号之后,需要网上支付报名费用,支付之后就相当于报名成功了。
如果没有提示需要网上缴费,填报信息无误的话,成功生成报名号就是报名成功的标识,在进行现场确认的时候缴费。
📌重点强调:一定要牢记网报系统生成的报名号!
‼️最后一搏‼️
22广外考研通关包 全程班
👉陪你战到12月考研初试👉拒绝迷茫+备考效率+复习进度👉自身不确定+备考压力逐渐加大👉考研备考难题一站式解决
欢迎光临 广外考研论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考研网)前程校 (http://www.gdufskaoya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