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在这里还是要提醒一下各位考研er,复试的时候如果不注意一些失分点的话,即使高分也存在着被刷的危险!“研路”漫漫,好不容易走到了这“最后一公里”,大家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呀! 那么,复试时哪些表现最容易让你失分呢?小编在此总结了四点: 一、失分点1、过度紧张、注意力分散 大家基本上都是第一次经历复试,所以面对多位考官的提问时,感到紧张是人之常情。事实上,适度紧张会促使人的大脑反应更敏捷、思维更活跃。 但如果过度紧张,则会导致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从而使理解问题、思考问题、表达解决问题思路时受到很大干扰,也影响了最终的面试成绩。 因此,在面试过程中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充满自信。如果进考场前有些过度紧张,可以尝试着做几下深呼吸,使紧张的情绪平缓下来,并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自己可以的。除此之外,就需要大家在平时多练习,可以模拟情景进行训练。 2、不懂装懂、无中生有 导师毕竟是专业领域的大佬,你对问题的理解和回答,导师们一听便知你是真的了解还是在瞎掰,建议大家遇到回答不了的问题时不要伪装掩饰。还有就是虚构一些科研经历、论文和课题之类的,导师们看到这些之后,肯定会跟你深入探讨,这样必然露馅。 大家对于不懂的问题,最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先向老师说明你对这个问题不太了解,但是可以讲一讲自己的思路和理解,让导师看到你思考问题的能力。 3、完全不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 研究生导师在专业课提问时,一般都会将话题往自己的研究方向上引导,提出一些他们认为比较重要或感兴趣的问题。 如果大家能够事先对相关导师的研究方向、研究项目、研究成果、专业著作等有较多了解,则在面试时就能沉着应对,从容应答,相反则会感到一片茫然、手足无措,从而导致面试失分。 4、缺乏自信、表达不流畅 面试除了考察大家的专业水平、口语能力之外,还会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看出个人的综合素质、思维能力以及性格和情商。 如果你的笔试成绩较好,但面试时却表现得缺乏自信,回答问题十分犹豫,导师对你的观感就会迅速下降,这也很难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对于这些问题,大家要适当练习,对面试中常见的一些问题的回答可以事先进行一些演练,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提分点复试竞争如此激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复试成绩呢?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四条建议,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回答问题逻辑清晰、有条理 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大家有两点需要关注: 首先,对提出的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要把你的思考过程、逻辑分析表述出来,从某种程度上说,导师看重的不是你答案的对错,而是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其次,表达上简洁明了、逻辑清晰。要运用学科专业术语对问题进行解读,不要用词反复累赘。优秀的面试选手是能占据主动权的,你要用你的话题吸引导师的关注,提起导师的兴趣,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 在自我介绍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言之有物、突出个性”,大家可以重点介绍一下自己有哪些实践经验、科研成果,展示出自己区别于他人的一些优势,但也要适度,切莫过分自夸。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谦虚端正的态度才是明智之举,面对自己擅长的问题,你可以向导师展示自己新颖的见解与丰富的知识面,但不宜过度表现,这种行为可能会引起导师们的反感。 夸夸其谈、不懂装懂的表现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学科功底不够扎实,更体现了他的学风和态度,同时也会让导师对此考生的印象大打折扣。 碰到不会的问题就要明说,并顺理成章地引到一个自己擅长的相关问题上,没有必要弄虚作假,欲盖弥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回答中立,不带个人偏见 大家还需要注意的是,回答问题时尽量保持中性客观的态度,因为很多学者面对同一个学术问题或现象可能会持有不同的态度。假设面试官提问你看过哪些专业书或者喜欢哪位学科大牛,如果你恰好赞赏了导师不认可的人或观点,那就很不幸的踩中他们的雷区了。 4、追踪学科热点,了解导师研究方向 近年来,考研复试出题越来越开放,喜欢考察学生分析热点问题的能力,如果你丝毫不关注这类的话题,则很有可能遇到此类问题时慌然失措。因此,多关注学科的研究热点、时事热点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大家也可以事先了解一下报考院校导师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哪些领域,时间充裕的话也可以拜读下他们的学术论文、专业著作,了解他们在一些热点问题上持有哪些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