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应该忙着疯狂背诵肖四吧,不过背的太多容易疲劳,在自己动手练习政治大题的时候,是不是还觉得有些无从下笔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非常齐全的答题模板干货,相信可以帮大家减轻负担。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总论:哲学就考研而论最重要的东西是原理
1、搞透哲学原理:
注:哲学关于辩证关系原理的万能公式:
哲学的辩证关系特别多(共计48对),但无非两类,一是并列关系,二是从属关系。
(1)A和B并列关系(40对):
总论:A和B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区别:A和B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
联系:A和B相互依存:A离不开B:B离不开A(有两种解释,一是一句话变三句话(任何A离不开B,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离开B的A,离开了B,A也不存在了);二、是正说说,反说说,换个说法再说说。)
A和B相互渗透:A渗透着B:B渗透着A;
A和B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A能转化成B:B也能转化成A
(2)A和B从属关系(6对: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形式与内容)
总论:A和B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区别:A和B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
联系:A决定B(A决定B的产生、发展、灭亡、性质和内容);B反作用于A(当B适应A促进A的发展,当B不适应A阻碍A的发展)。(3)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即是并列关系也是从属关系。
2、搞活哲学原理:
注意:
第一、哲学的题型有三种
(1)死记硬背的题目
(2)哲学家的命题或原话
(3)情景型题目(例子题)
第二、哲学分析题的答题模板:
(1)先写......认为:
唯物论: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认为:辩证法: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认识论: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唯物史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2)写出原理,并指出方法论意义。
(3)概括材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或摘抄材料。
(4)指出材料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并反对错误。
(5)再写一原理,并重复3、4操作。
(6)此外,多写几个原理但不必解释。
如果实在不会就写两个万能原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和矛盾普遍性的原理),但着重考虑三个黄金原理(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
(7)下结论:只有按照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导正确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才能成功!!
注:
如果分值较小去掉第五步。
如果题目给出原理,去掉五、六步。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1)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2)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3)实践观:
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
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3)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6)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7)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联系: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的含义和特征);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
(3)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
发展:
(4)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进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的母腹,它对旧事物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越性;社会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
(5)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正、反、换)。
(6)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
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是有限的,世界的无限发展是由无数个事物有限的发展过程的集合而成的。
3、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
a.度的原理: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把握事物的度,可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事物,做到胸中有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把握事物的度,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掌握“适度”的原则,不能随意超出事物所允许的范围。
b.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c.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
(2)否定之否定规律:
d.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e.辩证的否定观的原理:
第一,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否定的根源存在于事物的内部,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第二,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否定是批判和继承、克服和保留的统一。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
(3)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见一个一。
4、四个四是指四对范畴: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
(1)现象和本质(并列,都有);
(2)必然与偶然(并列,都有);
(3)原因与结果(并列,都有);
(4)现实与可能(并列,都有)。
(5)形式与内容(从属)
(三)、认识论(三个一,一观一论一方法)10个原理
1、一观——真理观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真理的具体性的原理
(3)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4)真理的价值性与客观性的原理:第一,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价值性。第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附加任何主观随意想象的成分。第三,真理的价值性是从真理对主体的意义和效用上考察,是对真理的作用、意义、功能的揭示和反映。第四,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5)价值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原理: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人的需要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能实现价值的满足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另外,同一客体对于不同的主体的价值满足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6)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原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一论——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3)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具体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的具体实践相适应。认识、理论要根据具体实践不断地补充、丰富和完善。所谓历史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不断发展的实践相适应,要根据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落后于实践。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无限发展的全过程。
3、一方法——辩证思维方法。
注意:辩证思维方法、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见03年、04年真题)
(四)、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因素、规律、特点和动力)15个原理
1、因素:
(1)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2)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3)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规律: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3、特点:
(1)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原理;
(2)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原理;
(3)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原理。
4、动力: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6)社会革命和改革推动着社会发展;
注:本章还有一个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意义总结
(一)唯物论的方法论意义:
1、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其一,在认识世界时,由于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我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
其二,在改造世界时,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目的的需要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限制和防止规律的有害作用,利用其有利作用。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
1、把握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观点是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观点,因此,坚持矛盾的普遍存在是坚持辩证法的前提。根据矛盾普遍存在的原理,我们应当学会用矛盾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
2、把握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具体地分析特殊的矛盾,我们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加以区别,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特殊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要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启示有:第一,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第二,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又要求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任务。第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提高实践活动自觉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第四,要注意使用科学的方法。
3、把握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结论:
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解决矛盾时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但要抓重点、抓关键、看主流。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都蕴涵着矛盾分析法。客观世界的因果联系是辩证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必然性和偶然性,两者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所以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但也绝不可忽视偶然性的作用,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现实性与可能性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和可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新的现实。因此,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就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现象与本质也是既对立又加速或延缓作用。两者相联结而存在,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统一的。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人们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表现在,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存在和表现的方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在把握内容与形式这对范畴时,既要重视内容,反对形式主义,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
(三)认识论的方法论意义:
1、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
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四)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意义:
1、要尊重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要尊重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
3、要尊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特:邓三科的分析题或论述题的6个命题角度:
科学内涵;
原因或依据;
措施或基本要求;
目标或特征;
重要意义和相互关系。
注意:关于原因或依据、意义、措施和关系的万能模版:一、原因或依据、意义的题目如下作答:
1、万能原因和依据:
(1)中国国情,性质,基本制度......决定的
(2)生产力发展需要,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市场经济需要,三个文明需要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4)关于党的——党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党的先进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5)从经验总结出来的——革命经验,现代化建设经验,他国,他人经验......
(6)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理论要这么做的
2、万能意义:
(1)哲学方面的:党制定执行正确方针、政策、路线的理论基础、根本依据;有助于克服各种错误思想——说明一下;
(2)......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现代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4)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中的国际地位于竞争力,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大计。
►措施的题目如下作答:
1、比如像三农问题、下岗职工和贫富差距等细节问题(关系一部分人的利益的问题就叫细节问题)的措施如下作答:
1政府的角度:制定政策,政府应该制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让......更多的享有经济发展的成果;加大对......投资;制定相关法律强化法制,充分保障......的利益;深化改革,早日解决......的问题。
2社会的角度:形成一个......市场;形成一个......保障体系。
3企业的角度:企业制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时,应该考虑更多......的利益
4公众的角度:不要歧视......;要帮助......
5个人的角度:......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争取早日解决问题或富起来。注意:省略号部分考谁写谁
2、比如像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宏观战略问题的措施如下作答:
(1)贯彻党中央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要相信人民群众。
(4)坚持改革开放,用改革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5)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6)全面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创建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互关系的题目如下作答:
1、两者具有的内在关系
A和B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A是B的什么;
B是A的什么,
我们不能只看到A看不到B;
也不能看到B看不到A,
我们应该把A和B统一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2、党中央两个重大方针政策的关系:比如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本身就包涵了新型工业道路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新型工业化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新型工业化道路所提出的科技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而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人类资源各方面优势都得到充分发挥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科学发展观完全一致的。
五、世界政治经济与政策
1、(关键词)国际新秩序6句
美国3句:
(1)美国打着建立新秩序旗号,实际是维护旧秩序;
(2)国际旧秩序的实质就是国与国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压迫多数发展中国家;
(3)所谓美国的领导,就是维护这种不平等。
中国3句:
(1)中国的主张与国际旧秩序完全对立,倡导国家的平等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民主、文明,符合世界和平、共同发展的方向,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正确主张;
(2)中国的主张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核心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
2、(关键词)经济全球化2句
北方发达国家1句: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南北国家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差距,其根源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
中国1句话:
全球化是必然的、利大于弊;所以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抓住全球化的机遇,以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进展。
其他的关键词,霸权主义新表现、一超多强的国际政治新格局、世界多极化,这3个字眼一定要塞进去,不管题目有没提到!
模仿万能作文总结的万能段落,只要能对上号的都往上丢,保证能多加5分以上^_^
以下各条只是一些点,相应展开一下就可以了——
万能依据:
(1)中国国情,性质,基本制度......决定的
(2)生产力发展需要,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市场经济需要,三个文明需要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4)关于党的——党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党的先进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5)从经验总结出来的——革命经验,现代化建设经验,他国,他人经验......
(6)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理论要这么做的
(7)最重要的一条: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万能意义:
(1)哲学方面的:党制定执行正确方针、政策、路线的理论基础、根本依据;有助于克服各种错误思想——说明一下;
(2)......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经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现代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4)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中的国际地位于竞争力,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大计。
(5)最重要一条:有利于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
万能结尾:
总之,(抄一下题目)。万能答题语言(写上就是一条一分):
(1)是党执政为民的体现和需要。
(2)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和需要。
(3)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4)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现和需要。
19广外考研论坛交流QQ总群:421743100 加入广外考研各专业微信交流群 请加微信号:gdufskaoyan / gdufsky(备注年份+报考专业) 微信公众号:广外考研论坛(guangwaikaoy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