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下载] 2015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初试真题回忆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12:28: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明德尚行考研 于 2019-11-19 15:51 编辑

专业型硕士(新闻与传播)

1、考试科目: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40)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 新闻倾向性
3. 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4. 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40分)
5.简述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
6.简述新闻与宣传的联系和区别。
7.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及其影响。
8.简述网络广告的特点。

三、分析说明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9.请用新闻理论知识,分析下列材料:

21世纪网新闻敲诈案:收百余家企业数亿“保护费”
2014年09月11日来源:京华时报
 9月3日,上海警方发布称,根据一些企业和个人举报,侦破一起以舆论监督为幌子,通过有偿新闻非法获取巨额利益的特大新闻敲诈案件,涉案的21世纪网等8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本报9月4日曾报道)。
 这起案件因何进入警方视线?目前有何进展?昨天,警方对此案部分细节进行了披露。
 
新闻敲诈8嫌疑人落网
 9月3日晚,上海市公安局通报一条消息:上海市公安局于日前侦破一起特大新闻敲诈案件,涉案的21世纪网主编和相关管理、采编、经营人员及上海润言、深圳鑫麒麟两家公关公司负责人等8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记者了解到,21世纪网进入公安机关视野,正是缘于一些企业和个人的举报。多名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显示,被21世纪网涉嫌敲诈过的企业“实在太多”,站出来举报的还只是小部分。
  
负面报道媒体从中牟利
“我们的策略就是利用报纸的影响力,迅速拷贝报纸的新闻模式,刊登原创性、以深度见长的负面报道,吸引拟上市或已上市公司的关注。”据犯罪嫌疑人、《21世纪经济报道》副主编、21世纪网总裁刘冬说,当时,国内企业正以日均数家的速度大量上市,这为一些财经媒体提供了巨大的牟利空间。
 “一个企业上市,会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那么企业在准备上市的过程中,如果媒体上出现负面新闻,这个企业上市就会搁浅,或者被证监会调查而取消上市资格。所以,企业在上市前会不惜一切代价维护正面形象,不能出现负面报道,不管这些报道是真实的,还是不真实的。”刘冬坦言,对于已上市公司来说,负面报道也会令其经营受影响或股价下跌。
  
收费数亿百余公司涉案
  专案组查明,21世纪网通过公关公司招揽介绍和业内新闻记者物色筛选等方式,寻找具有“上市”“拟上市”“重组”“转型”等题材的上市公司或知名企业作为“目标”对象。对于愿意“合作”的企业,在收取高额费用后,通过夸大正面事实或掩盖负面问题进行“正面报道”;对不与之合作的企业,在21世纪网等平台发布负面报道,以此要挟企业投放广告或签订合作协议,单位和个人从中获取高额广告费或好处费。
据了解,自2010年4月起,21世纪网与100多家IPO企业、上市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收取每家企业20万至30万费用,累计数亿元。

10. 分析说明“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满分60分)
11.试述维新派的报刊活动及其历史作用。
12.试述数字新媒体条件下传统媒体的出路。(要求与说明:概念清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并能理论联系实际)

2、考试科目: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334)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开放式提问
2.再现式报道
3.“传播型”公共关系
4.国家软实力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40分)
5.什么是搜索式提问?并请举例说明。
6.采访中,如何提好第一个问题?并请举例说明。
7.背景材料对于读者有何意义?
8.简述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9.简述互联网时代的国际传播特点。

三、分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10.有观点认为:政府在进行国际传播控制“强”与“弱”的决策时是有客观标准的,各国政府正是在向这个客观标准迈进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控制行为,进行策略上的调整,这个标准就是所谓的最佳标准(或最佳目标)。请结合实例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与评价。(答题要求: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11.请阅读以下案例材料后,应用公共关系和国际传播的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
2011年1月17日,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筹拍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型电子显示屏上播出,中国各领域杰出代表和普通百姓在片中逐一亮相,让美国观众了解一个更直观更立体的中国国家新形象。
当天,一抹亮丽的“中国红”在高楼林立的时报广场电子屏上格外显眼,6块电子显示屏同时播放这段60秒的宣传片,显示屏的侧面还有“感受中国”的英文字样。宣传片的开头以醒目的红色为背景,以白色书写中英文“中国”两字。中国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如谭盾、郎朗、袁隆平、杨利伟、姚明、邓亚萍等在片中依次登场,不断吸引路人驻足观看。
来自纽约的高中生夏洛特·麦古金觉得“整个宣传片的制作非常精良,布局非常巧妙”。她说她在纽约生活了18年,还是第一次看到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上播出这么多中国人的画面,而且“每个人都面带笑容,看上去非常幸福”。
她一边看着大屏幕,一边用手指着屏幕对记者说:“看!那是姚明,我认识。站在他旁边的是中国乒乓球选手(邓亚萍),我在看奥运会比赛的转播时见过她,很厉害的。我们上课的时候也学过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就是从打乒乓球开始的。”她笑着说:“好想去中国亲眼看一看。”
在纽约时报广场执行巡逻任务的保安格雷格说,他一大早来时报广场值班就看到这部片子不断播出。他看了好几遍,觉得“很过瘾”。他对记者说:“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民勤劳智慧,这部片子很好地展现了中国人的风貌,他们值得我们尊敬。”
从中国来纽约度假的司亚勤女士和儿子伫立在时报广场,目不转睛地看着大屏幕。她对记者说,她第一次来纽约,第一次来时报广场,就看到中国国家形象片的首播,觉得“太幸运了”。她说,能在世界知名的纽约时报广场上有这么大一块位置播放中国的宣传片,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身为一个中国人,我站在纽约时报广场上,觉得非常骄傲。而且我们胡主席要来美国访问,在我来美国期间能碰到这样的大事,真是太难得了”。
该宣传片从17日开始在纽约时报广场首播,每小时播放15次,从每天上午6时至次日凌晨2时播放20小时共300次,并将一直播放至2月14日,共计播放8400次。同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也从17日起分时段陆续播放该片。

四、写作题(共1小题,每小题60分,满分60分)
12.请将下面的材料改写成一篇600字以内的非事件性消息。自拟标题。
近几年,中西部应届毕业生洪流,正在以越来越庞大的规模涌向北京和东南沿海大城市。国家人事部公布的数据表明,2013年仅北京、广州、上海、深圳4城就接收了人事部抽查的15个省市10.9%的高校毕业生。更有论者指出,近年北京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每年至少吸纳了全国高校一半的大学毕业生。
胡良奎是学广告专业的,当过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学生会副会长,自诩在大学里算是个才气纵横的另类人物,简历中,他声称著有长篇小说一部。其实,他去年在合肥曾找到过几份工作,最高的一份给他1400元/月,但他觉得像他这样的大学生至少也值2000元/月。此后他从合肥折腾到广州,又从广州、福州、深圳一路折腾到佛山。他告诉记者,昨天他已在佛山南海区平洲精旺鞋业有限公司找到工作,岗位是看鞋厂仓库。他的工资是每月1800块钱。“我们鞋厂数我学历最高。看仓库的本科大学生,不知道我算不算全国头一个?”胡良奎的心态比较平和了。
但广州南方人才市场附近的“十元店”里,不少从外地赶来的大学生并没有胡良奎那样的从容与洒脱。
“十元店”里的应届生赵某,西安一所金融学院经济学本科专业,是河南商丘的农村孩子。他说自己已在一家没有底薪只有提成的融资公司跑了一个多月,但还没拉到一单业务。“还想撑一个月,如果还没业务,那我真就弹尽粮绝了,只能先回学校再说。”他的大学4年是靠父亲刨地撑下来的,自己还申请了1万元的助学贷款。他这些天一直睡不好,同班28人才签掉4人,并且找到工作的都不如意,“找不到工作,我无脸见江东父老啊”。
上海浦东新区最繁华的陆家嘴地段,也汇聚了100多名和广州、深圳“十元店”里相似的外地大学生。他们住在一幢破旧大楼第12层的简陋房间里,名称更时髦些,叫“求职村”。他们入住短则几天,长则一两年。吃3块钱一份的蛋炒饭,住15元一天的架子床,早出晚归,出门光鲜,归来垢面。几十人共用一台热水器,甚至栖身门板之上……
3月31日夜,1205房间的年轻人各怀心事。从内蒙古结伴而来的包头财经学院的两位同学,蜷缩在架子床上蒙被而睡。两人甚至连简历还没做好,就冒失地来闯上海滩。这是他俩继天津后的第二站,给自己限期一个月。事后记者知道,当天他们按照报纸的招聘启事去徐汇区一家公司应聘,结果没找到,却晃到徐汇公园抽了半天烟。
同一房间里的徐州师范大学应届生任志杰,入沪4天来找到的最好一份工作是服装销售,底薪1000元外加提成。而去年毕业于燕山大学国际金融系大专班的宋国明,工作从天津找到上海,一个月薪千元以上的工作都没找到,几番在“十元店”里搬进搬出。
3月30日中午12时,钱财耗尽的宋国明将再次离开“驿站”。记者去送他,他一直低着头走路。在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里,他想起了在上海最后悔的一件事,当时有家公司愿给他一个月1900块钱,包住,他没去,“在上海长时间找不着工作,人会疼的”。
陈示富,毕业于山东工商学院,整整在1204房间住了一个月,面试24次,参加13场招聘会,简历递出不计其数,结局还是空手而归。
在宋国明离开的那个晚上,陈示富喝醉了,躺在花圃里满怀哲理地说了一句:“这城市与我有关吗?”记者捶了他两拳,说,再喊两声吧。这山东汉子竟真扯开嗓子喊了起来……然后扭过头,倏地起身,头也不回地朝“求职村”走去。
在这些外地找工大学生的意识中,京沪穗深这样的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以往他们的师兄师姐们以就业经验和日常信息,影响着他们产生一颗颗“都市心”。这无疑加剧了职业供给的不平衡,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
北京大学教育学者岳昌君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2014年北京高校毕业生的起薪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大中城市就业的毕业生的起薪显著高于非大中城市。
因“都市心”形成的盲流,在中国人才研究会理事郑惠忠看来,是高校的就业指导和人力资源市场没有发挥好信息整合的作用。一开始就解决好这些学生与大城市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基础性问题。
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王明,因为专业不吃香,这位来自内蒙古农村的大学生觉得,以考公务员的方式留在北京是最好的方向。从去年开始,他数次参加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的公务员考试,但最后总是被淘汰。前段时间,崇文区举办了一个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会。他去一看,有80%的岗位都只面向北京生源。没有户籍限制的民族宗教事务处,硕士生的简历也有一尺多高,本科生的简历更是好几摞。他最后连笔试机会都没得到。一星期前,他母亲打来电话:“人家都能找到工作,你怎么就不行?”当时他急了,手向走廊的玻璃上砸去。记者见到他时,他手上的伤还没好。
此后他不停地在网上和招聘会上投简历,一心想留在北京。现在的就业期望已降到有没有北京户口无所谓,只要能给2000元/月以上的工资就接受。他曾经想去山西,但他的母亲不同意。“村里人肯定会议论,谁谁家的孩子在北京念书,结果找工作反倒去了外地。”他说。
“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西部、基层一套房”成了北京大学生们普遍的就业心态。中央民族大学就业中心一位负责人介绍,去年73%的毕业生都是留在北京工作,就业去向太集中于北京了,“像我们学校的学生,要是到其他地方,即使是省会城市都是很好找工作的,但他们就是不愿意去。”
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立平也介绍,80%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北京,“学校很多涉及林业技术的专业在基层林场用得上”,可去基层林场的毕业生几乎没有,“去了也养不住”。
而另一方面,北京市规定,今年将继续执行京外生源本科毕业生择优留京就业政策,本科生留京比例仍限定在30%。所以,教育学者杨东平教授认为,高等教育即使扩张到目前规模,也还没到大学生过剩分不出去的地步。像北京的大学生就业难,“更多地还是与毕业生千方百计要一个北京户口有关。”
这种情况也在上海出现。上海师范大学中文专业某班的31个人,除考研的9人以外,剩下22人只有一人签约。一些外地大学生告诉记者,为了留在上海,他们甚至放弃户口,到缺乏保障的私立学校就业,拿1200元-1300元/月的工资。有学生移动着日渐宽松的表带,说:“最近都瘦了一大圈了。”
而在全国,北大教育学者对近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调查发现,七成以上的大学生在大中城市工作。但随着国家鼓励大学生去基层、边远地区的激励政策出台,去县城以下的大学生比例略有上升。
专家认为,大学生大量去农村还不太可能。由于目前制造业占很大比重,他认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吸纳大学生,这需要大学生转变“都市心态”的择业观念。


微信号:18819455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4 下一条

QQ|关注微信公众号|2024年广外考研群|明德尚行教育淘宝店铺|手机版|电话:18819455115|广外考研论坛 ( 京ICP备18034083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798号

GMT+8, 2024-11-1 22:31 , Processed in 0.064546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 Design By Gstudio - CreativeDiscu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