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看到拟录取信息,又在广州玩了一个星期才回家,现在才开始絮絮叨叨地写写我的心得,希望能帮到你。初试422,综合130,基础138,英语75,政治79,排名六。我之前一战暨大的,暨大考研特别火所以经验帖很多,二战广外发现经验帖特别少,所以抱着自己当时渴望经验的心情过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也是对自己考研路的梳理。 一、录取信息 2017年进复试人数66(准确),招50(大概),今年已经没有调剂名额,进复试的全是一志愿考生。2016年也是招了五十多人,没有官网上写的那么多。 二、初试题目 1、综合334 名解:软新闻,终结式报道,全面公关原则 简答:数据挖掘对于新闻采访写作的作用,大数据对于国际传播的意义,公共关系的功能 论述:对象国要根据其文化特性进行国际传播的评价和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视频分析 分析:网约车和出租车的竞争给出了材料让你改编成六百字左右的非事件性消息
2、基础440 简答:第二次办报高潮的特点,公共关系经历的四个阶段,新闻事业的三重属性,舆论领袖的特点 论述:论述西方传播效果的发展和社会背景,自媒体对舆论环境的影响 材料分析:媒体对于大学生掏鸟窝被判刑的事件报道分析
题型分析:广外的题型比较多变,可以说没有固定的题型。今年题型和15年是一样的,但是16年的综合卷只有由三道大题组成,所以复习的时候要心里有数。 广外实务题15年是消息16年是评论17年消息,而且消息都是非事件性消息,消息还是比评论好写的,消息根据题意用特定的模板就可以了,评论需要每天积累,不仅积累时事热点还要积累评论的语句。
三、复试题目 复试一共两百分,面试中文70分,英文面试30分,专业笔试100分。报道的时候抽签,抽到的数字顺序是你中文面试顺序,倒数是你英文面试顺序,中英文面试在不同的教室进行。 1、笔试 当今媒介生态下媒介融合新特点、人工智能、根据问题电缆事件写五百字以上评论。两个小时答题时间,答题纸一定要写满。 2、英文面试 全程5分钟,有专人计时。两位老师,只有其中一位问问题。进去先和老师打招呼,我自己做了简历,递上简历开始自我介绍。我的自我介绍是事先准备好的,写了八百词,不卡壳背出来是五分钟,出成绩后就开始着手准备写,花了几天一边写一边改,写好了每天都要读,最好背下来,这样即使在紧张的状态下也能不过脑子就能不卡壳说出来。因为我自我介绍的时间很长,面试中还省去了一段,所以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时间就到了。有的同学自我介绍比较短,那老师问的问题就会比较多,那么场上你就比较被动。把自我介绍写的丰富一点,也算是取得更多主动权的方法。老师会根据你的自我介绍内容来提问,没有涉及到专业知识。 3、中文面试 抽两道题,选其中一道回答,全程20分钟。我抽到的是政治、资本、受众对于媒介生存的影响和论述法兰西学派的影响,看到法兰西学派太陌生了果断把纸条扔回去选了第一个。。。信封袋里装着题目据说是有重复的,而且难易程度不尽相同,所以这个抽到什么题是看运气了,当时老师就说我抽到的这题算是比较难的了。还听说有快递实名制的影响,新闻媒体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 面试场上有六位老师,面试有三个部分:自我介绍,回答题目,回答老师的提问。自我介绍要最好要有亮点,就是要会推销自己,要把你自己最有含金量的那一面展现出来。我当时做了简历,还给自己拍了一段小视频剪辑之后生成二维码附在简历上,这也算是向老师说明我的实践操作能力。然后回答抽到的问题。接下来老师根据我的自我介绍进行了提问,我在自我介绍中提到我是法学双学位,老师让我谈一谈法学和新闻学之间的联系,还有根据我的法学论文谈一谈新闻自由与法律审判的影响(就是想让你答媒介审判啦)。
三、如何做笔记 首先要弄清楚我们做笔记的目的。我觉得有两个:一个是通过做笔记的过程掌握书本内容,第二个就是用于背诵。买笔记可以,但是只是用来参考自己笔记查缺补漏用的,如果直接用买来的笔记背诵,那么就丢失了笔记的第一个作用。做笔记都是尽量精简,所以笔记语言的冗余度很小,那么信息量也就小,但是学习需要大量的知识才能融会贯通,只看笔记不看书就通不了。所以我嘟嘟噜噜一大串就是为了说明自己做笔记的重要性,笔记做好了,后期背诵就相对轻松。一战还买了别人的笔记,看的时候觉得无法完全吸收,二战的时候我是自己做的电子版的笔记,然后分享我自己做笔记的几个技巧。 1、如何快——语音输入代替手抄 我自己是试过,手抄一本新闻史要一个月,而且手抄的太慢了,我还喜欢边听歌边做笔记,经常是不过脑子地抄了几页只留下这几页字,实际上什么也没记住,所以一战的时候觉得花费了太多时间在做笔记上。后来二战想要到电脑打字比抄写快,但是经常有一些专有名词还是打的很慢,每天要带电脑去自习室也很麻烦,后来又找到更快地方法——用手机语音输入。这种输入法比电脑打字快很多,是我上班的时候跟别人学到的,之后突然想到对哦可以用作做笔记,确实帮我省了不少时间。 语音输入速度可以提升一倍,实务方面地书基本上一星期可以一本,而且在语音输入的同时更有利于用脑子记住。语音输入的优点就是快速,且利于记忆,缺点就是语音输入经常有错误,每输入一段需要回过头来修改错字,其实也可以当作是二次复习加深记忆的过程。 我用的是讯飞输入法,现在很多输入法都有了语音输入的功能,用过几个对比了还是讯飞输入法正确率高。所以在暑假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我带着个小板凳在没有人的走廊对着手机读书的样子。。。 2、如何吃透——给书本做框架图 书本上的知识特别是实务方面的知识特别细碎,所以就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框架作为支撑。先通读一遍书本,在读的时候把主要的框架建立起来,再一点点补充细节。做框架图的时候可以以章为单位,以节为二级结点,每一节又有哪些知识点,用一句话浓缩表达出来,就这样依次排下去,一本书就能被精简成几千字甚至几百字。所以这样做框架图经常需要修改啦,所以我还是用的APP,在电脑上发现xmind这个软件专门用来制作思维导图,使用起来很方便,后来不想带电脑去自习室,有找到一个叫“思维导图”的APP,界面非常简洁。 做框架图也是传播小王子很推崇的学习方法,把一本书浓缩在一张A4纸上,做了框架图复习起来就很清晰,在考前别人翻书一小时翻一遍,但是你看框架图一小时能看五六七八遍,复习的时候直接看框架图,不懂的再去翻书,提高效率。 3、如何理清思路——新闻史做时间轴 书本上的报纸报人并没有完全严格地按历史发生顺序排列下来,所以记忆的时候会混乱,所以可以做一个时间轴,把出版的报纸及其时间都标上,再划分明显的历史阶段。在每章的开头附上这一阶段的时间抽,背诵的时候能把这个定义归类到其所属的范围内,这比直接拿着别人的笔记毫无章法的背诵更有效率。
四、除了书本还一定要看的就是这个! 公众号“考新闻”和“传媒志”。关于时事热点的公共号有很多,我也关注了很多,最后还是觉得多则惑,少则得,只剩下了这两个非常良心的新闻传播类公号。每天看完书刷刷公众号就当休息了,看两篇也就够了,积少成多啊。但是这些公众号不是看过了就过了,重要的理论、见解、逼格很高的学者的名句、热点事件用个笔记本记下来,这些理论或者见解就是书本上找不见但是写出来会让改卷老师对你刮目相看的东西,考研这一阶段我积累了一个软面抄,这是可视的努力。所以看新闻,也要看到点子上的,只刷新闻客户端是不够的,需要你思考的是这个事件反映了新闻传播的哪个知识点。一开始自己闭门造车地想这个事件对应了什么理论是很难想到,所以需要这两个公众号的引导,帮你打开眼界。考新闻这个公众号上也有评论和消息的训练,评论的练习跟着推送的节奏保持一周一篇。消息我练的不多,事件性消息也是考前突然想到就查一查它的特点和写法,练了一篇就上战场了。
五、考过研我才懂得的道理 1、不要迷信别人 经验帖写的东西只是做一个参考(包括我现在写的东西),总归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一战的时候特别迷信一个考上的学姐,她写的经验帖我都收藏起来,恨不得她说她当时几点起我也几点起,觉得能靠上她的经验就不会错的,实际上找不到自己的方法一味模仿别人是没有用的。 2、科学制定计划 很多经验帖写得详细到每个月做了什么事,可以作为参考但千万不要照搬,每个人时间情况不同,复习速度不同,万事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定夺。比如我现在想做计划做笔记,那么你在没有开始做之前是不知道自己的情况的,你可以先做一本看看需要多久,这样才能预估做完所有笔记要多久。不能一开始就计划我一个月做完八本笔记,没完成就觉得自己很失败浪费了时间。月末可以做个总结,想想之前定的计划完成了多少,要背多少书,实际上背了多少书,用数据体现出来,这个月的完成度是多少。看到每个月都有进步也会更有动力。 3、保持心情愉快 不得不说考研的过程真是不太好受,一开始还有新鲜劲,后来天气变冷又发现自己进度落后真是打击很大,即使外界没有打击,自己在这样一种枯燥反复的环境下坚持也是很难熬,经常重复着每天的生活有时候会怀疑自己,觉得自己的未来因为未知而更加恐惧,就像在漆黑的夜里奔跑,觉得自己考不上了也是常有的想法。但是后来也才发现,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不妨就歇歇,自己看场电影,骑骑单车,向日记倾诉放松一下比在自习室里苦恼要好很多。我们不是苦行僧,考研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随时要记得享受和热爱生活。 4、不要听别人哔哔 你做的决定,有人支持就肯定有人反对,下定决心就去做吧,我自从上大学就一直坚定着我要考研,从来没有动摇过,一战的时候有人说一个女孩子在家考公务员在家上班多稳定,二战的时候有人会说别考了还是考不上怎么办。人生是自己的,我生来不是求安稳,我有我要追求的,给哔哔的人一个围笑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