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明德尚行考研 于 2019-11-19 14:24 编辑
日语真题总结
日语水平测试
第一大题 汉字写假名 假名写汉字
第二大题 语法题 把N2 N1语法弄明白没问题
第三大题 选不同 给出一个单词或语法 找出用法不同的
后面的都是阅读理解 一篇短的 两篇长的
里面除了假名写汉字以及助词选择之类的 其余都是主观题
日语翻译与写作
总体上说,比往年容易吧
汉翻日 节选了莫言颁奖词的五句话
日翻汉 不难 生词不多
作文 幸福をテーマにして、1200字程度の論説文を書きなさい
日语 词汇
平假名部分,大概平常见得少的就是 沙漠化 砂漠 【さばく】其他的都很简单。
片假名这一块,顺便考了下童滋们的视力,这一部分稍微见得少的大概就两个吧,诺贝尔发明的 炸药 【ダイナマイト】 玩具汽车 【ゴーカート】(go-cart)(这个貌似是几年前考过的
词汇部分很基础,把标日上下吃透了差不多。有兴趣的另外可以接触下其他的教材比如 新编日语教程
语法部分
助词,「に」.「で,て」【を】(が) 这几个来回反复选择。。
其他的都是书上出现过的基础语法。。其实也是具体的没办法想起来了,感觉就是考基础!
阅读部分
日本人见面了,有时会想不起对方的名字,于是一边假装还记得的样子和对方寒暄,一边拼命在想对方到底叫什么。直接问对方名字又觉得很失礼,在交谈中想让对方把自己的名字自然而然的说出来。于这就需要运用说话技巧。但很多情况下到最后也没能知道对方到底叫什么。在遗憾中和他告别后突然灵光一闪,想起了对方的名字,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这样的情况也很常见。
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现在的日本人往往在初次见面时不认真听对方的介绍,因为名片在日本很普及,觉得没听清楚也没关系,反正回头可以看名片。
翻译部分
日译汉
第一段 あいさつ回り 与欧洲美国不同,日本至今仍然被认为是非常注重义理人情的社会。日本经常可以看到新老职员交替时,老职员带着新职员去拜访老客户,向自己的客户介绍新的负责人,延续与客户的关系。在与客户没有订单交易的时候也会进行的维持双方关系的活动(大概意思,细节记不清了
第二段 现在人们离食品原料生产和加工场所都越来越远,随着国际贸易全球化?(原文是什么忘了)很多原料都是从别的国家进口,在离消费者很远的地方加工制作,最终端上消费者的餐桌。因为不知道原料是什么(之类的= =)消费者开始担心吃进去的加工食品会对身体健康有害。
第三段 佛教是在公元六世纪传入日本。成为了日本人信奉的宗教之一。随着佛教一起传入日本的印度和中国的一些宗教也在日本生根发芽(大概这意思吧记不清了)被日本人所信仰。有保佑财源广进的神明,有治疗疾病功能的佛祖,等等= =,日本人也根据神明们不同的庇佑功能而信奉他们。。
汉译日
1 去年冬天只下了一天雪。
2 这个标志是‘禁止停车’的意思。
3 正要去洗澡的时候来电话了。
4 没关窗户睡觉,结果感冒了。
5 回国后打算继续学日语。 3英语水平测试
今年广外英语水平测试前三题:gap-filling(关于文艺复兴时期music的地位),改错,辨析都基本送分,但阅读坑爹啊,文章长难,ABCD选项也长难。内容有:关于新型网络营销(通过publish post online 赢得点击率和顾客以获得一部分报偿);节能的rebound effect(反弹效应);奥巴马ZF的关于各州设立医保体制的法律及各州对此不同的态度和采取的应对措施;捕获大白鲨for research;community and privacy;美剧评论。建议多找点长难句分析,平时多读点英文原汁报刊吧,因为有好几篇社科类的文章,也有政治的,扩大阅读量是王道。
4翻译与写作
(1)summary只要求80-100字,内容还比较简单,关于19世纪去美国西部移民的生活:缺乏柴火和水等生活必需品,四季气候条件恶劣,尽管in good conditions又有虫灾迫害庄稼。
(2)essay writing要求450-500字,关于“赞扬给人信心”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3)今年的英译中是关于“帕瓦罗蒂”(评论性质)tenor,中译英是“陶渊明记”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翻译。 阅读
A.推特营销:有问到,
1.这个marketing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这个女孩推销的貌似是化妆品,),
2.营销人是如何赚钱的(也就是钱是谁给的,是发帖人的链接被点击之后,中间网络商抽取一部分利润,然后再给发帖人回扣吧,其实就是返利网!!),
3.还有中间网络商扮演了个什么角色 4.还有立法了之后各大网站的运营人的反应是神马(抽取了一个运营商。问他的反应)
5.最后一道题貌似是问这个法律对于营销人,这个女孩有何影响。(女孩还是害怕朋友发现她自己是做这个的貌似。)
B。奥巴马医保新政,
共和党女反对奥巴马新政,奥巴马下令deadline之前各个state要有自己的plan吧,没有上交plan的,貌似除了要run奥巴马的那套新政,还要缴纳罚金。这个女共和党人貌似想大选之后,再定大局。还描述了其他州,总之共和党人是不会同意的。有问到:
1.第二段画线句子问答,这个交罚金神马的是不是那个requirement。 2.看完第三段,再回头看第二段最后共和党女的计策,然后让选择这个妞到底想要干嘛?! 3.还有一问,说各大洲到底是什么态度,记得选项里面有alll ....all.....some...some...(我只记得我没选两个all的)
4.问这个共和党妞到底是个什么主义的人,有cynicist,pragmatist,还有什么来着,A。是pragmatist,我选了这个。
5.这个文章的第一问,貌似是说从第一段,我们能知道什么?(选项我是一个都不认识了,只记得设问是按文章顺序的。)
C.大白鲨追踪和保护,
1.第一题是问:画线句子貌似,这个shark为什么是ocean...history(ocean什么来着,那个单词,不认识啊!)
我选了B,C,还是D,啊,不记得了!貌似是因为这个研究小组发现了这个shark什么什么。。。。。总之几个都长得很像啊!
2.有问到这个鲨鱼被tagged以后,有神马作用,选不是的一个(了解习性,繁殖习惯,ZF的protection计划提供data,还有给游客预测危险。我选了D,游客预测危险那个,总觉得这个是个附加的。仁者见仁啦~)
3.有群众反对tag鲨鱼不人道,问到下列哪项会使群众反应更加激烈OR不激烈(有研究失败,ZF干预,媒体介入还是什么)
4.问群众觉得不人道是为什么,排除题,我选了B。(就是tag之后的种种弊端,然后说just like....我选的like后面描述的那个)
5.研究人员说他们tag的方法和以前那种不同,可以运用GPRS还是神马,其实是可以保护sharks?只要它们离开海面就会探测到,问到,貌似也是排除题?问到,tag的好处还是什么?记不清了。
D.社区问题,
现在好多人认为逃离到郊区就是逃离了社区生活,其实不然,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社区里面存在,我们也需要社区?
1.按顺序,第一题从第一段我们可以。。。。大概问第一段段意吧,具体忘了。
2.貌似是划线句子提问?说是人们为什么到郊区就可以enjoy private life?亲们brainstorming吧,我快被榨干了。
3.从3,4段里面描述社区生活可以防止老人死亡不被发现,还有其他几个,好像是排除题,忘了。
4.最后几段说为什么说人们还是需要sense of community?,给了几个详细描述,让选一个?
5.最后好像让选一个irony还是sarcasm的,应该是irony的,文章里面跳出来四句话,选一句讽刺的,我选的是,人们想要别人知道自己的名字,但是看电视什么的,我们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名字。大概就这样了。
E.能源的反弹效应:(3道,不记得了)
能源利用率上升,人们需求增大,消费量增多,人们实际消耗了更多的能源。
1.按顺序第一段问,这个反弹效应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和几个量的对比关系。具体忘记了。
2.有问到为什么会反弹? 3.有人评论说这个效应如果如何,这道题是画线句子提问,问这个人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是让科学家更好解释,还是怎样。
F.美剧剧评(这个想不全了,只记得四道题)
讲了HOMELAND国土安全这部美剧的介绍,女主角Carrie还有另外一个叫什么来着?
1.还是按顺序,从下列哪个选项可以知道这个文章是个时评,选项里面貌似有拍摄的时候镜头转换高超神马的,我选了那个有提到director的那个。
2.画线句子提问,两个主角原来是做什么的现在又是什么样子,大家都想在伺机寻找。题干问两个主角为什么像。。。一样,waiting for ...together?选项里面有提到poles apart,我貌似选的是C., 3.细节分析,有一段描写这个美剧细节的,三个故事?问不在这个里面的,排除题,选项不记得了。
4.问为什么看这个剧让大家觉得世界风云变幻之快?这个题我感觉最搞笑。
A。是这两个主角的一举一动让我们感觉地表震颤,排除。D是说因为他们游走于全球各地,坐飞机,所以感觉时间快。
我好像选的是B,C里面的一个,具体不记得了。
Pavarotti:A Voice for the Ages”的译文(《英语文摘》2007年第11期第20页) 英翻中Pavarotti: A Voice for the AgesPavarotti was unquestionably the most celebrated and most exciting tenor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Was he also the best? Here a definition of terms is in order. Some tenors ranged more widely through the repertory. Pavarotti concentrated on the classic lyric roles in such works as La Boheme, La Traviata and Madame Butterfly, and in later decades, when his voice turned darker, added more forceful roles like those in Tosca and Un Ballo in Maschera; but he rarely ventured into ruggedly dramatic territory, and almost never sang in any language but Italian.Still other tenors displayed more refinement and style, and brought a richer cultural or intellectual background to their roles. A case in point: Domingo, the other dominant tenor of the era, a more consistent, versatile and rounded singer than Pavarotti and a far more affecting actor.Yet no one matched Pavarotti at his best for sheer, prodigal outpouring of vocal beauty. And what he lacked in subtlety and polish he made up for in vitality, natural talent and entertainment value. In this sense Pavarotti the celebrity and Pavarotti the artist were one. The same simplicity, verve and generosity of spirit that made him a walking media event shone through his resplendent voice. His singing expressed the identical quality that it inspired in listeners around the world: an instinctive joy in the performance itself. 帕瓦罗蒂:不朽的歌声 毋庸置疑,帕瓦罗蒂是20世纪下半叶最著名和最激动人心的男高音。他是否也是最优秀的呢?在这里措辞的释义是妥当的。一些男高音演唱的曲目更广泛。帕瓦罗蒂则更专注于古典抒情角色。在后来的几十年,他的音色变得更加低沉圆润,他增演了如《托斯卡》和《假面舞会》等个性更坚强的角色,但是他很少冒险涉足尖厉的喜剧型的领域,而且几乎只以意大利语演唱。 此外,其他一些男高音的演唱风格更为细腻且有独特风格,而且对他们的角色注入更丰富的文化或者知识背景。一个适例为:多明戈,同时代的另一位举足轻重的男高音,比帕瓦罗蒂风格更加稳定,更多才多艺,也更完美。而且是更是感动观众的演员。(说得好听点,这是帕瓦罗蒂未能完全发展的领域) 然而,帕瓦罗蒂以其纯净,丰润,奔涌而出的美妙音色,在其艺术巅峰期无人能及无可匹敌。在细腻完美方面所欠缺的,他以活力,天资和娱乐性方面做了弥补,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名人和作为艺术家的帕瓦罗蒂是不可分割的。正是上面提到的使他成为鲜活的重大新闻事件主题的朴实,热情及豪爽的品性通过其华美的歌声变得更为杰出。他的歌声表达了同样的特性,感染了全世界的听众:表演的本身正是一种本能的快乐。
中翻英(节选)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没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喝。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饭辄尽,期在必醉。
The Story of Five-willow Gentleman By Tao Yuanming
He is a quiet man, being of little speech. He pursues no glory, nor material gain. He is fond of reading, but indulges not in hair-splitting. Each time he comes to understand something he is happy that he forgets him meals.
He likes wines; but being poor he cannot obtain it often. His relations and old acquaintances knowing this occasionally invite him to drink; and each time he goes, he is sure to finish all the wine, or become drunk.
|